山东曹县潘白刘村一柏担一钟的由来 2002-03-09 来源:1994年曹县志 潘白刘村位于曹县城南4.9千米,郑庄街道驻地东1.7千米处。全村总面积0.618平方千米,其中耕地面积0.53平方千米。聚落呈正方形,有长约950米的东西主大街一条;全村280余户,近900人;有赵、刘、安、张、王等姓,以刘、赵为多。 潘白刘,在商朝初期为亳畿之地,原名宋天堌,后为白庄、潘庄、刘庄三个村庄的合称。潘白刘村碑载:明洪武十一年(1378),赵诚自山西省洪洞县迁此,因租种潘氏土地,名村潘庄;明洪武八年(1375),刘恒自山西洪洞迁曹州小留,再迁于此,因租种白姓土地,乃名村白庄;明宣德元年(1426),刘荣迁此,因在村东建祖庙一座,庙前植柏并于柏上悬大钟一口,故名一柏担一钟大刘庄;1948年三村合并,统称潘白刘;村南200米为商汤左相莱朱墓地。 莱朱(约公元前16世纪),名仲虺,夏车正奚仲第十二世孙,二十四岁继任薛国国君之位。在莱朱的带领下,薛国成为一个经济较为发达、实力较为强大的诸侯国。而当时,夏桀奢侈荒淫,民不聊生,百姓对其痛恨万分,夏王朝江山岌岌可危。莱朱高瞻远瞩,决定助汤灭夏。商汤则任命伊尹为右相,莱朱为左相,莱朱和伊尹一道协助商汤推翻了夏桀的统治。伐夏胜利后,莱朱为给商汤释惭,同时也为商汤顺利登上王位营造舆论,写了一篇重要文诰《仲虺之诰》,文诰一出,商汤欣然,诸侯振奋,一致拥护商汤为王,自此,商汤登天子位,成为商朝的开国之君。 莱朱墓地旧有寺庙。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,莱朱墓封土直径5米,高3米,四面植苍松翠柏,坟前有莱茱祠三间,碑一通,墓侧有古柏一株,径一米七八,枝叶繁茂,称“莱墓神柏”,为曹县续八景之一。 莱茱寺遗址,后因其所处地理位置更名为潘白刘堌堆遗址。此遗址实为一处商、东周、汉时期的古聚落遗址,2015年6月,该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潘白刘村不仅有省级保护单位,还养育了优秀中共党员、一等功获得者赵付军烈士。
|